一種體長可達60厘米,算上尾巴長度超1米,體重達30斤以上的巨型老鼠,正在美國多地肆虐,它們長著橙色的牙齒,到處挖洞咀嚼植物,嚴重破壞了當地生態。
被逼無奈,近日,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(FWS)發布了一則公告,呼吁民眾能一起行動起來,獵捕、殺死并食用這些巨型老鼠,還附贈了多種烹飪方法。
他們是如此描述老鼠肉:“很瘦,味道溫和,嘗起來像兔子。”
2025年2月24日至28日,是美國的入侵物種宣傳周,“吃掉入侵動物計劃”就是這個時候提出來的,總共羅列了5種可食用入侵動物,排榜首的就是巨型老鼠——海貍鼠,其次分別是黑魚、綠鬣蜥(被譽為樹上的雞)、鯉魚和野豬。
拯救沼澤,煎炒海貍鼠
海貍鼠和海貍,很多人分不清,它們是兩種不同的動物。
海貍,也叫河貍,前段時間科普過,它短短幾天就幫捷克建好了7年未動工的沼澤水壩,替捷克省下了120萬美元的工程資金。
△ 河貍壩和水中巢穴
可以說海貍是大自然的生態工程師,它們建的河貍壩,對濕地環境具有積極正向作用的。
而海貍鼠剛好相反,同樣作為半水生動物,它不筑巢(海貍的水中巢穴)但喜歡挖洞,經常破壞河岸,而且繁殖能力強,特能吃,對生態來說,它的存在被視為“害蟲”。
海貍鼠和海貍,外形相似,區分可以關注兩點:
一是尾巴,海貍鼠的尾巴和常見的老鼠一樣——細、長、圓,而海貍的尾巴——寬、扁,類似鴨嘴獸的尾巴,所以它的游泳能力更好。
二是牙齒,海貍鼠的牙齒是橙黃色的。
海貍鼠原產于智利、阿根廷和巴西等國家,美國原來是沒有的,當初是為了皮毛才引入的。
作為養殖類動物,海貍鼠經濟價值很高。
性成熟早,雌性3個月就可以繁殖下一代(雄性要4個月),繁殖能力強,全年可繁殖,一只雌性每年可產下多達 27 只后代,飼養成本低,喂養植物就可以了。
它的皮毛厚且柔軟,保暖性能好,可用來制作各種衣服帽子,在過去,擁有一件海貍鼠大衣是非常時尚的,但也是相當奢侈的。
也正是基于以上這些,全球也曾刮起過一陣“海貍鼠養殖熱潮”,早期的皮毛養殖商確實賺得盆滿缽滿,皮毛商品也是供不應求。
到20世紀40 年代末,皮毛市場崩潰后,眼看無利可圖了,繼續飼養還要虧損,導致大量養殖海貍鼠逃離或者被放歸野外。
海貍鼠的食量很大,1只海貍鼠每天消耗的食物,是其體重的25%。
入侵物種、能生、能吃,多種“Buff”疊加在一起,就有了現在海貍鼠在多州肆虐的場景。
據統計,德克薩斯州南部、路易斯安那州、佛羅里達州部分地區、俄勒岡州、華盛頓州、加利福尼亞州、俄亥俄州、馬里蘭州、紐約州和馬薩諸塞州均出現了海貍鼠侵擾。
對海貍鼠最大的指控就是:到處挖洞到處吃,沼澤植物快被它們吃完了。
FWS表示:“海貍鼠吃掉了沼澤里的植物,就連根也被吃光了,導致大片沼澤棲息地消失,嚴重破壞了環境。”
面對失控的局面,于是就有了如今官方“拯救沼澤,煎炒海貍鼠”的號召。
民眾很抗拒:不敢吃
用吃來解決入侵物種,聽起來像是一個“網絡梗”,但有時候效果很不錯。
例如佛羅里達州部分人已經開始將入侵鬣蜥做成菜肴,他們稱之為“樹上的雞”,據說肉很健康很美味。
吃海貍鼠,也不是首次提出來了。
路易斯安那州1997年就開始這么做了,當下毒、投放避孕藥等常規治理方式都失敗后,該州率先制定了海貍鼠菜單,每年定期舉行海貍鼠烹飪大賽,來鼓勵民眾吃海貍鼠。
做法有很多,例如:海貍鼠秋葵濃湯、海貍鼠什錦飯、慢燉海貍鼠、煎炒海貍鼠、海貍鼠肉腸、海貍鼠玉米卷,等等。
路易斯安那州還成立了一家狗糧公司,原材料就是海貍鼠肉,被認為是對環境最優的解決方案,該公司還獲得了“年度商業環保主義者”稱號。
△ 德國菜:烤海貍鼠腿
不過當下很多民眾對于吃海貍鼠這個事情,還是很抗拒的,主要還是覺得吃“野味”太危險。
確實,海貍鼠身上攜帶多種致病菌和病毒,包括人體共生的寄生蟲、狂犬病、沙門氏菌病和弓形蟲病等多種疾病。
因此,對烹飪技術要求還是很高的,否則很容易吃出病來。
我們這里也有報道,發現上海多地海貍鼠泛濫,種的菜都被它們吃完了。我們的規定就是不允許食用,就是基于對健康方面的擔憂。
我也說兩句 |
版權聲明: 1.依據《服務條款》,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,版權歸發布者(即注冊用戶)所有;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,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,遵守相關法律法規,無商業獲利行為,無版權糾紛。 2.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,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,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。該項服務免費,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。 名稱:阿酷(北京)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網絡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,完全遵守《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。如有侵權行為,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