鴻雁(Anser cygnoides)與灰雁(Anser anser)同屬雁形目鴨科雁屬(Anser),是近緣物種,也是國內常見的兩種大雁,仔細看圖,直觀感覺的不同之處包括,一是喙的顏色;二是頸部的羽毛和花紋;三是腿的顏色;四是眼眶的特點,更詳細一些的其他說明見下列表:
由于是大型鳥類,區別特征也相對明顯,兩者辨別難度并不大。
其實,只需記住一句話“鴻雁不紅,灰雁不灰”。
在此,以它們為例進一步探討下跨物種的繁殖問題。現代物種分類學更多依靠基因的差別,外部表證的重要性正在下降,生殖隔離也是一個重要標準,這一點依然重要。但生殖隔離也不是絕對的,在鳥類中,同屬物種雜交并不罕見,尤其是雁鴨科。鴻雁和灰雁的親緣關系較近,理論上存在雜交的可能。有少量人工飼養鴻雁與灰雁可以雜交并產生可育后代,但在自然狀態下卻較少發生。
(正常的鴻雁種群繁殖,北京南海子)
2023年4月在北京某公園觀察到這兩個物種的跨物種繁育現象。
在同年6月觀察到幼鳥已經長大,說明生長發育正常。
(父親帶頭,母親斷后,幸福而又守紀律的一家人)
這種雜交后代該叫什么名字呢?比照虎獅、獅虎的命名規則,就叫鴻灰雁吧,它確實兼有父母輩的某些特種,比如喙和脖子。
虎獅、獅虎是完全生殖隔離的產物,騾子也一樣。我以前介紹過雁鴨科的一個物種--騾鴨(父系來自非洲番鴨,母系來自普通河鴨),混血動物,長得挺漂亮。
騾鴨是優良肉用鴨,不具備繁殖能力,也是完全生殖隔離的產物。至于我們討論的鴻灰雁,有報道說人工環境下觀察到部分個體具備繁殖能力,如果是這樣它就屬于不完全生殖隔離。
綜上,跨物種雜交確實存在“可能性”,但并不等于物種分類的重要標準之一--“生殖隔離”失效。
我也說兩句 |
版權聲明: 1.依據《服務條款》,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,版權歸發布者(即注冊用戶)所有;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,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,遵守相關法律法規,無商業獲利行為,無版權糾紛。 2.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,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,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。該項服務免費,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。 名稱:阿酷(北京)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網絡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,完全遵守《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。如有侵權行為,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。 |